关于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张华平        发布者: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0-04-23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各学院,各部门:

为重推“互联网”+教学,持续深化教学创新探索,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形态,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和课程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与主要范围

按照坚持“分类指导与分批立项、专业特色与重点课程、富媒体与纸质教材、新编教材与修订教材”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新形态教材的申报与评选工作。主要立项范围如下:

所申报的教材原则上要求是学院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通识教育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教材。

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评选下列新形态教材:

1.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开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等改革的课程教材;

2.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尤其是与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发展相结合,符合学院发展定位和优势,具有浙江特色和本校特点的教材;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的新趋势相结合,所开发的创新创业、跨境电子商务、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类等教材;

3.有省级以上专业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等支撑的课程教材;

4.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教材及多校联合编写的新形态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教材建设必须坚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教材内容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

2.主编(第一主编)必须承担全书四分之一以上的编写任务,原则上要求长期从事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教材编写经验,并有高级职称。

3.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结合学院实际需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填补空白,确保质量。鼓励专业优势明显、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个人或教学单位根据上述原则编写教材。

4.教材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正确反映现代教育思想,体现改革精神,融合互联网新技术,结合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材形态,即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嵌入二维码的纸质教材为载体,嵌入视频、音频、作业、试卷、拓展资源、主题讨论等数字资源,将教材、课堂、教学资源三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材出版新模式。

5.教材应适应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要求,取材适宜,深浅适度,篇幅适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材体例规范科学。原则上要求绪论(前言)、正文、习题、参考文献齐全。文字规范,语言流畅,图文配合得当,图表清晰准确,标点、符号、公式、数据、计量单位等符合国家标准。

7.教材编写者要按时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恪守学术道德,所编写教材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三、推荐申报与评选立项

1. 2020年度立项建设的新形态教材原则上应在20211231日前出版,并在出版教材的封面上标注“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字样和 Logo。立项教材正式出版后将被优先推荐参加省高校优秀教材的评选。

2.分册教材(上、中、下册等)、成套教材(理论教材与配套实验教材、习题集等配套出版,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配套出版等)、系列教材(丛书)按整体申报,算一个品种,申报时占一个名额。如果系列教材有多名主编且属于不同单位,由其中一本教材的第一主编对整套教材进行申报。

    四、材料提交

1.请申报教师于202061日前新形态教材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及编写大纲(建议附上章节的样章)发送至各二级学院综合办。

2.请各二级学院于202068日前将申教师申报材料及申报汇总表(附件2)发送至学院教务部张华平,邮箱zhp@zjnu.cn

3.学院将组织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立项教材。

 

附件:1.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新形态教材项目申报表.docx

     2.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新形态教材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3.学习资料:浙江大学新形态教材建设推进会2020.3.13.rar

学院教务部

20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