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战“疫” 建设思政课堂——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多元化实践

作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5-18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疫情特殊时期,文学院英语专业线上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抗击疫情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贯通,挖掘典型、榜样等专业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面对大量渗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英文报道,很容易出现被西方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在思想上也容易被无意识地诱导。对此,文学院英语专业教工党支部的教师党员们积极思考探索、勇于创新实践,关注对英语专业学生家国情怀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方面做了多元化的探究与实践。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渗透式协同育人。一是提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自觉意识和使命意识,将“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之中。二是与思政教师集体研讨备课,准确把握和梳理出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思政元素,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增设相应的思政教育目标。三是在教案撰写过程中要仔细设计课堂活动、制作教学课件,力求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知识点处自然巧妙地进行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

“爱国战疫”项目式学习,最大化思政教育价值。组织开展以疫情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关键事件分析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的小组研究学习活动,在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中有机融入爱国教育,通过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的转变,实现思政教育价值和效应的最大化。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根据不同阶段,分别以“抗击”“守护”“践行”“圆梦”为关键词,引导学生选好本组研究学习的疫情相关话题,如“战疫有我”“以爱防疫”“西方媒体看中国”“青春告白祖国”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电视等视听平台,查找适合话题的原版英语材料进行研读、思考,特别注意国外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偏好和理念观念,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小组通过在线直播、录制视频等,结合课题书面材料做详细介绍,通过交流、提问和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主题与效果。

融媒体时代的“云实践”,打造应用型英语人才。一是深化“大手拉小手,校地一起走”云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设计疫情主题英语绘本,以简单有趣的语言和图片介绍防疫小知识,届时分享给行知学院英语专业实践基地——兰溪行知小学的小朋友们学习。二是开设“战疫进行时”英语主播台,组织英语专业学生们录制微视频,介绍国内外疫情动态、疫情热点新闻等等,推荐优秀作品发表到新媒体平台。三是打造课前黄金十分钟“我是时事评论员”栏目,每次课前教师发布一则简短的文字新闻、图片新闻或短视频新闻,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即兴用英语进行评论。

德智融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相辅相成,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之处画龙点睛。课程思政既可教育学生,又能教师自育,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