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行知学院开了两场大会 话题绕不过“人才”两字

作者:本报记者 任文林 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12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127日,浙师大行知学院举办了两场大会,一场是第七届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另一场是2014届毕业生招聘会。两场看似不相干的大会,其实都绕不开“人才”两个字。

  眼下,我省中小企业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面临产品、科技、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而战略人才储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因素。

  而在人才培养上,行知学院探索多年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也在一年年的实践中得以完善。企业来这里选人的时候也更加眼尖———学霸不一定优秀,有实际操作能力才是王道。

  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当天,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名政府官员、中小企业家相聚师大,参加行知学院主办的第七届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会议聚焦校企合作成果、传递政策信息、交流转型经验、共商发展大计。

  下午,企业家代表参加了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与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讲座、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与师大学子畅谈“就业与专业”等话题。

  “参加浙商期货特色班以后,我有了多次在公司岗位实践的机会,使我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更加明白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行知学院金融学专业的罗丹说。参加特色班活动的同学普遍觉得,在学习中自己充分感受了企业文化,更加坚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红五环集团董事长苏勇强也表示人才培养特色班使大学生明晰了职业规划,将企业文化、基因植入大学生心中,也有力地促进了集团人才队伍建设。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徐步云助学基金、陈秋田专业奖学金、金凯德励志奖学金、楼仲平奖学金、田歌奖学金颁奖仪式和楼仲平奖学金、田歌奖学金签约仪式,这些奖学金都是学院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设立的。

  据了解,浙师大行知学院不断探索“定制式”人才培养方式,根据行业需求,共创办涉及农业、制造业、金融、旅游服务等行业的32个人才培养特色班,聘任222名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学院通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通过实施“双元双重”和“师傅带徒弟”机制提升大学生适应力,为中小企业培养了一批能服务中小企业、扎根中小企业、推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心得:学霸不一定好用

  在另一个会场,行知学院2014届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近300家企业参会,共设立展位320个,提供岗位近8324个,相较去年增长近40%

  本次招聘会上,应用型人才普遍需求较大,企业选人也更加务实,更加青睐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娃哈哈集团招聘专员说:“去年我们招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霸式人物,但在实习期时发现,学霸的工作能力与普通实习员相差不大,因此今年我们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

  红狮控股集团招聘人曾是2011届行知毕业生,她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社会实践,多去参加一些学生社团组织。提前去认知社会,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浙江创大实业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岗位所需的相关技能公司都会安排培训,因此更注重应聘者的情商及其他基本素质。

  毕业生心态:回家仍然颇具诱惑

  在选择工作时,毕业生往往会考虑到地域、薪酬及公司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大部分毕业生表示更愿意回到自己的生源地,部分毕业生则会将工作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再容易的就业季也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再难的就业季,只要充分准备,也能找到工作。”这是记者听到最励志的一句话。据初步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接待毕业生4196余人次,正式签约7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100多人。

本报记者 任文林 通讯员 肖丹 张峻峰

 

链接:《金华晚报》20131211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jhwb/html/2013-12/11/content_1731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