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开始写诗 获过鲁迅青少年文学奖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诗,进入大学后,每天写一首诗,这是她除了日记之外,另外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
自从走出了《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浙师大的每一个小写手都备受关注。
祝含瑶,绍兴人,浙师大行知学院文学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学生,是国内最高水平的青少年文学奖项之一———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获得者,高中时就出版过作品集《鸢尾几度花》。带着这些光环,祝含瑶踏进校门,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A.小学三年级开始写诗
初见祝含瑶,直黑发,平刘海,一张小脸上双眼脉脉含情。看着她走来,仿佛看见一温婉灵秀的女子从书卷中款款而出。安静,并非她的“身份证”。骨子里的独立坚毅才是她的标签。
本来以为,高中很忙,进了大学会有更多创作时间和激情。不过,她错了,开学到现在,半年下来,她只看了两本书,只因大学生活太精彩了!
话虽如此,她一刻也没有闲着,写诗是她每天都坚持做的事情。小学三年级,别人还在歪歪扭扭写日记的时候,她便开始写诗。《三颗小豌豆》就是她三年级的时候创作的。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住着三颗小豌豆。
一天,房门打开了,
豆荚妈妈很高兴,
答应帮每颗豌豆实现一个愿望。
豌豆老大看见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伸伸懒腰说:
“我在豆荚里还没睡够呢!
我要飞到软绵绵的白云上继续睡大觉。” 话一说完,她真的来到了白云上。
可正当她做着美梦的时候,
忽然来了一股冷空气,
云朵变成雨点儿下到大海里啦!
豌豆老大掉进海里,
还没来得及挣扎就淹死了。
豌豆老二看见金光万丈的太阳,
挺挺胸脯说:
“我要是能住在太阳上,
天天受人仰仗,那多神气!”
话一出口,她仿佛长了翅膀,
飞快地向太阳飞去。
可还没等接近太阳,
她就被烤焦了。
豌豆小三望望豆荚妈妈,
又看看脚下松软的泥土,
挠挠脑袋说: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泥土里安个家。”
说完,就一头钻进泥土里。
春天来了,小豌豆发了芽,开了花,
享受着生命无穷的乐趣。
“这首诗,讲的是可以做梦,但做梦要实际。”祝含瑶说。
祝含瑶长于思考:写庄子,品味相忘于江湖的美与洒脱;写读书,谈悟出的三境界;论全球化,思考趋同背后的利与弊。无关风月,却是对文学、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她喜欢兼具理性与感性的作家,还有他们不煽情、偏硬性的文学作品。
祝含瑶从小爱阅读父亲从各个城市带来的名著。初中和高中,是她看书的黄金时期。她偏爱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这使她的作品更具有现世意味。
跟外面接触并不是很多的她,遇到写作瓶颈,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小说、电影的方式来寻找创作灵感。一本秘密笔记本,每一页都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包括读后感、影评、日记体散文、小说、剧本大纲……“文学家就是杂学家”,只要是跟她喜爱的文字有关的任何创作,她都愿意尝试。
古诗词的押韵,摩尔斯电码,这些有趣却不被大多数人所掌握的东西,祝含瑶虽不算精通,也都能娓娓道来。此外,她也涉足于视频剪辑、电子杂志的设计。这都是受她身边一群爱好广泛的朋友潜移默化的影响。
“喜欢的事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大学再不多做一些什么,就太对不起自己了。”高中里的光环,祝含瑶看得很淡,她更期待大学里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记者 任文林
通讯员 谷芳 胡立琪 项丽萍
链接:《金华晚报》2013年12月18日 第19版:教育前程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jhwb/html/2013-12/18/content_1734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