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浙师大毕业生早准备,早收获

作者:沈吟 邓德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6-26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浙江日报》6月24日讯(记者 沈吟 通讯员 邓德华)每一个青年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体都或多或少折射出某种现象。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求职观如何,求职路上又遇到过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两名90后毕业生,请他们讲述刚刚经历过的求职故事。

  早准备,早收获

  上周,李君告别学校,正式到嘉兴的一家外企就职。对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日语专业的她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方面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工作地点在嘉兴,这两点都很合李君的心意。虽然她是台州人,但因为个人情感原因,嘉兴是她首选的工作地。

  “找工作”这3个字,李君很早就开始准备,并付诸行动。“大三暑假,我没有回家,去了金华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做总监助理。觉得那份工作接触的人多,可以多一点锻炼。大四上学期,学校还有课,但不上课的那几天,我又去了一家公司做文员。大四下学期,学校组织实习,我去了一家物流公司……”多次实习经验,让李君学习到了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个人简历也是早早准备好了。两三页的简历,把自己在学校的工作、实习经历都写得清清楚楚。不料,面试官并不吃这一套。一位面试官直截了当地告诉李君:“简历要简单明了,好的简历一页就够了,没必要写这么多。”李君当即回去修改了自己的简历。

  李君想找一家专业对口的企业。而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工作有多不容易,李君算是真正体验到了。“因为不熟悉,我好几次找不到公司的地址。外出打的、坐公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从学校所在地金华到嘉兴,她都是一边面试,一边投简历,不浪费一点时间。

  整个求职季,李君已经记不清投了多少份简历了,她只能用“海投”来形容。“因为竞争压力太大,看到有合适的,就投一份,面试了十几家单位。”她说。

  在真正找工作时,李君看上去很丰富的实习经历,却遭到了面试官的无情质问。不少面试官问:“既然你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什么没有做过相关的工作?为什么实习经历这么杂?”

  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前期准备的一个弊端。“实习不要做得这么杂这么短。什么工作都做过,什么工作都不精,其实不好。”这是李君在几次面试后得出的教训。

  “自己要确定找工作的方向,并早做准备,这样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李君说。

      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4-06/24/content_271302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