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学院举办了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资助外派志愿者遴选工作宣讲会。本次活动由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处主办,学院招就部和文学院承办,特别邀请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管理科杨思思老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王攀峰,以及来自国社学院的往届优秀志愿者罗丽、张鑫担任主讲嘉宾,吸引百余名师生到场参与。
宣讲会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王攀峰通过非洲孔子学院工作纪实视频,生动展示了志愿者在南非、喀麦隆等地的教学实况,并结合全球孔子学院分布图,系统介绍了各国风土人情与教学环境。他详细解读了2025年志愿者岗位需求、专业要求及选拔标准,涵盖岗位分布、优惠政策及报名流程。杨思思老师补充强调:“该项目不仅是文化传播使命,更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优质平台,鼓励同学们以‘中文使者’身份践行文明互鉴。”
通过精选视频,与会者直观感受了志愿者在海外课堂的教学场景、本土文化活动的创新实践(如中文歌赛、非遗工坊)及团队建设瞬间。往届志愿者罗丽(南非项目)从职业发展、国际视野、人生格局三方面分享收获:她通过系统性教学技能提升获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深入体验非洲社会文化,并通过志愿活动培养包容性与责任感。张鑫(喀麦隆项目)则以教材改编、文化活动策划为例,解析志愿者工作实务,并播放在职志愿者陈若的工作纪录片,还原真实海外场景。
在答疑环节,王攀峰与杨思思针对岗位竞争态势、外语能力要求、海外安全保障及服务期满发展通道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杨思思透露,2025年志愿者报名将于4月中旬启动,相关信息将通过学校就业网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官网发布。
此次宣讲会通过政策解读、实景展示、经验传递等三维立体呈现,充分激发了学子投身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情。现场学生积极咨询报名事宜,纷纷表示愿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平台,更彰显了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责任担当。
编辑:楼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