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移动杯·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人工智能竞赛的通知

作者:        发布者:教务部        发布时间:2025-07-04        供稿单位:行知学院

为强化大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与应用创新能力,推动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深度转化,实现智能产业应用落地,同时发现和培养一批具备潜力和才华的人工智能未来之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将举办中国移动杯·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人工智能竞赛。为做好本次竞赛参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设算法挑战赛、场景应用挑战赛和创意赛3条赛道。具体赛题及相关要求见附件1

(一)算法挑战赛

本赛道设置3个赛题供参赛学生选择,分别面向低空经济、信息安全和行为安全等前沿领域,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旨在通过竞赛加速AI技术的落地应用与成果转化。

(二)场景应用挑战赛

本赛道含开放专题揭榜挂帅两个赛项。开放专题赛项根据浙江产业需求,遴选四大专题21个场景,校企合作参赛(企业方作为数据要素等资源提供方,不作为参赛选手),企业资源表详见附件1的附表。揭榜挂帅赛项聚焦智能体、四足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联合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共同发布赛题5个。参赛学生根据赛题技术需求,给出项目应用案例、解决方案或产业化项目成果。

(三)创意赛

参赛学生围绕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需求,依托钉钉网易“MaxKB”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场景。参赛学生可自由探索应用场景,提交具有原创性的参赛作品。

二、参赛对象和要求

本校在校学生均可参赛,且不允许跨校组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参赛,设队长1名,算法挑战赛团队人数(含队长)不超过3人,其他赛道团队人数(含队长)不超过8人;队长限报1支队伍,未担任队长的团队成员同一赛道限报1支队伍。每支参赛队可设1-2名指导教师,鼓励企业导师参与指导,但至少需有一名为参赛队所在高校的在职教师,指导教师不允许跨校指导。

本竞赛允许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参赛,各个赛道设置研究生组、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组,参赛队伍组别按队伍中最高学历参赛者来认定。

三、竞赛安排

1.赛题和规则发布:20256月下旬。参赛学生请自行组队,登录竞赛官网(https://zjrgzncontestc.woczx.com)选择合适赛题参赛,参加场景应用挑战赛的学生,应尽快与合作企业建立联系。

2.竞赛预报名:202579日前。请各参赛队长填写报名表(见附件2),发送至校竞赛邮箱,同时加入校竞赛QQ群。如预报名时队伍未完全组好,可只填赛项名称和队长信息,其余参赛队员信息、学生组别、指导教师等信息可不填。正式报名结束前,未进行预报名的参赛队长都可与竞赛负责人联系预报名,并申请加入校竞赛QQ群。

3.竞赛报名:2025917日前。请各参赛队长完整填写报名表(含所有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信息,见附件2)及作品,发送至校竞赛邮箱。校竞赛组委会将统一组织、遴选作品参加省赛。

4.作品上传:2025926日前。竞赛组织方将报名队伍信息导入赛事管理服务系统后,请各参赛队长及时登录系统进行注册并完善信息,后续的作品上传和网评初审均在系统进行。

5.预赛:202510月中旬。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取成绩排名前30%的参赛队参加决赛。

6.决赛:202511月。算法挑战赛原则上采用现场答辩形式,场景应用挑战赛和创意赛决赛原则上采用路演和成果展示(演示),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四、竞赛规则

1.竞赛正式报名结束后,参赛队不得变更赛道或选题,也不得增减参赛队员,参赛队员不得变更所属队伍。

2.参赛者需对竞赛数据严格保密,不得将数据用于竞赛以外的任何目的,竞赛结束后需按照组委会要求删除或归还数据。

3.参赛队需独立完成竞赛,比赛过程中不得有违规行为,提交的所有作品资料应遵守匿名规则,不允许出现参赛队所在学校、团队或队员身份等相关信息,否则取消该队参赛资格。如有发现抄袭其他参赛者或使用未经授权的代码,或有擅自修改竞赛数据、比赛环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队的参赛资格。

4.为保证竞赛的公正性,竞赛组织方将对评奖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竞赛结果公示之日起一周,逾期不再受理。

5.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但竞赛组织方有权在竞赛宣传、成果展示等相关活动中使用参赛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无需另行征得参赛队同意。

五、联系方式

校竞赛联系人:朱老师,电话:13476808509

校竞赛QQ群:1049593470

竞赛邮箱:495660656@qq.com

赛系统网站:https://zjrgzncontestc.woczx.com。
附件1: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人工智能竞赛赛题.docx
附件2:大学生人工智能竞赛报名表.xlsx